好蜜唤做“西家凹“ 道把社区酿造集体经济“甜蜜产业“
太原新闻网 2023/09/13
秋日的太原东山,绿得层次分明。驾车沿着长风东街一路向东,就到了掩映于五龙城郊森林公园里的道把社区西家凹合作社。
“我们的蜂蜜品质高、口感好、质地纯正、色泽清亮,这方圆10公里的花草资源,槐花、枣花、荆条花等,都是我们养殖基地的蜜源植物。社区探索建立‘党支部+合作社+蜂户’的产业组团发展模式,是我们乡村振兴的一条新路子,也想打造一份属于太原的伴手礼。”小店区北营街道道把社区党支部书记贾冬牛,土生土长的西家凹人,言语间自豪又自信。
“党建+”集体经济探新路
道把社区位于我市东部丘陵山区,居民一直保持着养蜂酿蜜的传统。
贾冬牛介绍:“道把原是西家凹村一个自然村,1986年从西家凹分出并进行了搬迁。道把和西家凹两个村相距约6公里。2020年5月,西家凹撤村并入道把社区,合并后的道把社区共有210户居民,总面积12560亩。”
头两年,为了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,贾冬牛带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养过羊、鸡、猪,都因地势或环境等因素而“不对路”。贾冬牛琢磨:不能端上“银碗”讨饭吃。
看着漫山遍野的花花草草,贾冬牛回忆起小时候父亲养蜂酿蜜的场景。“那时候也不为卖钱,就是亲朋好友之间分享。”
能不能带领社区居民同吃“甜蜜饭”?贾冬牛想试试。他自费几千元买了3箱蜜蜂养殖,一年时间摇出了500公斤左右的优质蜂蜜,如果按照每公斤100元的售价计算,年收入约5万元。
“如果一年养五六箱蜜蜂,投入也就1万元,收入大约10万元……”贾冬牛心里算起了账,也明晰了发展路径:蜜蜂养殖成本低、投入少、见效快、易管理,尤其适合山区养殖,这对于像西家凹这样山林多、平地少、蜜源丰富的地方来说,是村民稳中增收的“致富良方”。
由此,道把社区党支部探索建立“党支部+合作社+蜂户”发展模式,成立了西家凹经济合作社,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,将党建触角延伸到蜜蜂养殖产业第一线,通过思路帮、技术带、统一销等方式,形成了蜜源培植、技术培训、蜂蜜回收的发展全链条。
“居民大多已搬到山下社区统一购置分配的小区,目前社区居住只有60余人,且多为60岁以上老人。社区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,积极调整思路,鼓励党员利用地域优势带头养蜂,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,通过党员带动群众,发展更多志同道合、有能力更有意愿的居民加入到养蜂队伍中来,实现产业发展和党建相互促进,帮助老年人增收致富。”贾冬牛欣喜地表示,目前合作社已有16户蜂农,总饲养蜂群178箱,预计年底能实现经济增收50余万元。
聚平台 赋能发展促增收
如何让蜂户饲养的蜜蜂更加科学、合理地采蜜,相互“不打架”?合作社经过专业咨询,将方圆10公里分为5个养殖点设置,关系好的蜂户可自由组合、互助互养,由竞争变为合作,也提倡“老带新”,有效解决了养殖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性问题,也让大家关系更融洽。
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蜂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,道把社区创新建立“能人专家团”,积极筹建专业培训、养殖管理等活动,保障蜂蜜产量;还组织召开座谈会,就养蜂技术、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讨论,注重提炼好经验、好做法,为长期发展赋能助力。
饲养了20箱蜜蜂的王玉山告诉记者,父辈们一直养蜂酿蜜,自己也养了20多年,每年从3月到8月,产量不错,就是规模大了愁销路。
这也曾是很多蜂户止步的理由。西家凹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合蜜蝶种群生长繁衍,但个体户散养散卖,规模小且无包装,没有建立起市场品牌,销售情况十分不稳定,收入自然也无法保证。对此,合作社秉持“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”的发展理念,采用质控销售双管齐下的办法,成立了养殖业基地,进行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组织化养殖,只要蜂户提供的蜂蜜达到要求,即按协议价格收购。
同时,坚持品牌化和一体化发展思路,着力打造了“西家凹蜂蜜”优质品牌,借助小店区“乡村e镇”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实现更大范围化的产品销售,鼓了群众的“钱袋子”,也开辟了集体经济发展“新路子”。
“我们还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,进行多种形式的讲课,传授标准化生产和防病技术,规范蜂农的操作规程,全面提高养蜂标准化程度,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安全蜂蜜。”贾冬牛介绍,根据专家测算,辖区范围内一年的饱和产量在1.5万公斤左右,将通过鼓励集体经济合作社进一步加大投入、引导更多人参与进来,继续扩大养殖规模,努力把蜂蜜产业做大做强、创出品牌,让“西家凹”优质蜂蜜走向更大的舞台。
扫描上面二维码
手机看资讯
加入城市买房砍价群,实时讨论购房热点话题
获取楼盘信息
进群聊房
- 相关阅读
加入买房砍价群
- 讨论购房话题
- 你问我答
- 专业讲解
- 全面分析
今日热点要闻